方志·概况(0)
      自然地理(1)
      人文地理(7)
      1.人文地理综述 (1)
      2.建置沿革 (2)
      3.市街、坊巷 (0)
      4.名胜古迹 (4)
      7.游记、游览指南 (0)
      8.杂记、杂纂杂考 (0)
      9.地图 (0)
      历史(4)
      人物(7)
      社会(1)
      政治·法律(0)
      经济(0)
      工业(0)
      农业(0)
      城镇建设与管理(1)
      商业·服务业·旅游业(0)
      文化(21)
      教育(3)
      体育(1)
      医药卫生(0)
      文学(0)
      艺术(82)
      综合·其他(2)
      古籍善本(219)
      文化遗产(15)
      民风民俗(2)
      文物考古(0)
      古籍(219)
      建筑(5)
       民居 (0)
       宗教宗祠 (0)
       古建筑 (3)
       纪念建筑 (2)
      名人(2)
      民族艺术(80)
      志·年鉴(2)
      文教卫生(3)
      文艺活动(19)
      旅游美食(4)
      经济生活(0)
      政府文件(0)
      地方史(4)
      文学作品集(0)
      艺术作品集(1)
      期刊(3)
      报纸(20)

    分类信息:人文地理 >> 4.名胜古迹 >> 
主题类别:建筑 >> 古建筑 >> 
       正标题:[图书]《朱家花园第一辑
       副标题:——滇南豪门的兴盛与隐退
       责任者:汪致敏著
       出版者:云南人民出版社
       年   份:2012年9月
       关键字:名城文化史料丛书
       索书号:暂无

微信扫描阅读
 
 
    

朱家花园:滇南豪门的兴盛与隐退

汪致敏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9月

名城文化史料丛书.第一辑

政协建水县委员会编

20世纪初期的朱氏家族,是滇南近现代史上的一部传奇。这个遨游商海、驰骋政坛的家族,不仅仅建盖了一座空间阔大、有42个天井、214间房屋以及花园、祠堂、商号皆备的巨型私家园林,还在全国各地开设里了50多家商号,滇南近代史上的“辛亥临安起义”、“护国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个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成了滇南地区呼风唤雨、影响深远、无人与之比肩的一大名门望族。尽管朱氏家族的记忆凝固在了历史的节点,但它依旧展现着建水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是一部滇南民族工商业发展史的缩影。

 

传承续接历史的文脉

红河州政协主席 李保文

在滇南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的确是一块人文渊薮之地。在长达七个世纪的岁月里,建水作为滇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中心,曾经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地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舞台。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环境,造就了建水沉积厚重历史文化的先天优势。以文庙、指林寺、朝阳楼、纳楼司署等古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朱家花园等为代表的古民居,被专家、学者称为杰出的典范,团山民居还走进了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的名录;遍布于城乡大街小巷和深宅大院的古井,耸立于寺庙山巅历尽风雨的古塔,横亘于江河之上的百年古桥,见证了建水的沧桑岁月;历代文化名人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熔铸和积淀了建水厚重深邃的文化底蕴。从历史上“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风采和“临半榜”的辉煌,到现代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桂冠的摘得,建水当之无愧、名不虚传。

我曾经在建水工作和生活过八年,为建水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做过许多工作。因此,我对建水的山山水水和临安古城有着特殊的感情。至今,始终对建水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上的辉煌倍感自豪,同时也为今天的建水在传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深感欣慰。

然而,时代更替,岁月沧桑,辉煌的历史很难留下一部完整无缺、细节详尽的实录,也不可能给我们留下一成不变的昔日场景。无数发生在这方热土上的历史细节,只能依靠现代人去挖掘整理,才能得到立体的、全景式的呈现。

怎样才能比较完整地挖掘和真实地展示建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建水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以此塑造新的精神品格和人文风貌,推进建水文化的繁荣发展?建水县政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年来,他们借助政协文史工作这一平台,先后编辑出版了《团山——锡矿上驮回的村庄》《雄踞南滇的纳楼土司》《古井、古塔、古桥》《千年余脉》等专题系列丛书和数百万字的综合史料,为建水地方文化的研究以及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次推出的《学政考棚——滇南科举历史的记忆》《团山民居——珍贵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朱家花园——滇南豪门的兴盛与隐退》《传统楹联——铭刻在建水古建筑上的音符》四本书,是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建水历史文化的又一次探索。它通过对各个历史细节的挖掘整理,填补了地方史志的一些空白,也让历史在现代人精神生气的吹拂和灌注下,重新获得了生命。阅读四本书稿,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从选材来说,建水历史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无论是一座寺庙、一座民居或是一座古桥,其背后都蕴藏着时代的缩影和动人的故事。只有深入挖掘每一个历史细节,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多年来,建水县政协在文史工作中,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持续不断地推出一个个专题,通过立意、选材上的慧眼和巧思,把建水历史文化的精彩部位打磨出来,使一个个文物景点得以立体的呈现和展示,从而体现出建水历史文化的厚重。

其次,从历史文化的搜集整理来看,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史实已被历史的风尘覆盖,需要从故纸堆或地上残存、地下沉睡的遗痕中去寻找。特别是要使它们由难以为人所知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文化产品,让其释放出自身的巨大能量,需要一定的专业功力,需要对历史的重新发现。建水县政协坚持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的功能作用,对建水重要的文化史料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搜集整理,为填充建水的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珍贵资料。

其三,从史料解读上来说,对耳熟能详的文化历史,是否真的读懂?对长期在眼皮底下熟视无睹,甚至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能不能换一个视角去重新发现、重新理解?对分布于不同历史时空交会“点”上的人、事、物,能不能以当代人的眼光和理念梳理出一条贯穿古今的“线”,在“点”与“线”的交织之中再兼顾到“面”,以此呈现更广阔的历史场景,解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建水县政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通过历史资料的文字叙述继承文化遗产,丰富其精神内涵,而且在书中使用不少插图和照片,彰显出建水历史文化的地域特征,使其在创新中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并为政协文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历史是城市的源流、年轮和记忆,是人们创造文明、传承文化的轨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神韵和根本,是人们观照历史、洞见未来的镜子。要了解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特色,就要去阅读它的历史和文化。只有融合了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的建水文化,才能成为文化建水日新月异的力量之源。我真诚希望建水县政协的文史工作,继续坚持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继续坚持传统特色与时代特征相融合,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文史资料这一极具政协特色的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服务于当代、惠泽于未来的事业。

点击数:2061  录入时间:2017/1/29 【打印此页】 【返回
 
   
 

建水县图书馆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84932608@qq.com
工信部:滇ICP备17009550号   云南网警:53252500000000
地址:建水县临安镇小西庄40号   电话号码:0873-765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