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水明清时期的十张面孔
汪致敏编著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2年11月
在近七个世纪的岁月里,建水作为临安府治的驻地,一直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作为中原文明与边地文明的交汇地,建水在滇南文明的历史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建水人杰地灵,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开基创业,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发了人文历史的浩荡先河。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精英人物,他们或为吏于朝,匡时济世;或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或著书立说,弘扬文明。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创造性地推动了建水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并在惠泽后人的过程中得以传承。
同时,在建水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演进进程中,一些历史人物亦不约而同地与建水产生了联系,一批批名宦乡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他们真实的步履落在建水这块烟云迷漫的大地之时,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就在一时之间倾泻而出。正是由于他们的到来,打开了建水与外界的接触,赋予了建水文化的神秘色彩。他们写下的文字,使建水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或浓或淡的痕迹。
研究发掘这些杰出的代表性人物的资料,解读其心路历程及对建水的贡献,是承接历史、传递文明薪火的一项文化工程,也是县政协文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十几年前,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就聘请熟悉地方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整理和撰写了一批人物传记,先后在《建水文史资料选辑》1至7辑和其他专题史料中出版。这些公开发行或内部出版的资料,曾被专家学者广泛采用,成了研究建水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本次编辑出版的《建水明清时期的十张面孔》一书,在原有历史线索的基础上,深度发掘了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全面铺展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命运以及在建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书选录的历史人物,有被史家称为“云南航海第二人”的肖崇业,为建水挣得“文献名邦”荣誉的包见捷,一代名臣傅为詝,慈惠名儒张履程,富有才华但命运不济的曾彬等建水籍名人,又有开启滇南教育先河的韩宜可,推动建水文化发展的流官杨慎,到建水考察喀斯特溶洞的徐霞客,治理建水水患的云南巡抚鄂尔泰以及任临安知府,在建水留下众多诗词墨宝的王文治。可以说,从各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能看到一些建水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一项具有丰富外延与内涵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和建设,一方面需要对已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发掘、整理和传承,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当代人的直接创造。只有两条线同时进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才能名副其实。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可以知兴替。我期望此书的出版发行,能展示建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能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献出政协的一份绵薄之力。(赵建伟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