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米轨:个碧石铁路与建水
政协建水县委员会,建水县档案局编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11月
1910年4月12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滇越铁路终于正式通车。一夜之间,昔日闭塞的云南洞开了闭关自守的大门,成了中国西南内陆距出海口最近的区域,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滇越铁路通车后,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及庞大的运输能力,给在个旧开矿经商的建水、石屏等地的厂商带来了极大震撼。于是,48户较有实力的绅商联名上书云南省政府,倡议修建个碧铁路,得到了官商合办的决定。1917年,云南省府退出官股,改为民营铁路。
个碧石铁路原称个碧临屏铁路,于1915年5月开工,1936年10月10日全线通车,全长177公里,历经21年修路过程。这是中国铁路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其线路分为三段:个旧至蒙自碧色寨一段称个碧铁路,鸡街至临安(建水)一段称鸡临铁路,临安至石屏一段称临屏铁路。其三路合并,通称为个碧石铁路。个碧石铁路与滇越铁路一道,结束了云南几千年来的人背马驮史,成为云南现代史上最闪光的一页,并以民族独立自主的典范、自强自立的精神,在云南现代史上闪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个碧石铁路还是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首开中国民运之先河,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
在这一条铁路的修筑中,一批眼界开阔、有远见卓识的建水厂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铁路的酝酿和筹款中,是积极的倡导者和股权的最大拥有者。铁路通车后,又以自己聪明的才智,积极参与铁路事务的管理。然在目前所出版或发现的史料中,由于岁月的遮蔽和漫漶,许多有关建水人的珍贵档案已经毁失,加上许多亲历者已经去世,鲜有日记、回忆录和口述资料流传,难以在普通人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连贯、完整、准确的集体记忆。
为让后人了解这一段重要史实,我们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借助县政协文史资料这一平台和建水县档案馆馆藏资料,与县档案局合作,组织相关人员对个碧石铁路以及建水段方面的史料进行挖掘和整理,力图通过真实的史料,让细节说出历史的隐秘。汪致敏、杨汉斌同志接受这一任务后,随即展开了资料查阅、解读、研究、甄别、写作等项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不辞辛苦,从历史的细节中寻觅个碧石铁路与建水的关系,对个碧石铁路的来龙去脉以及涉及建水的相关资料和照片作了认真梳理,完成了《百年米轨:个碧石铁路与建水》一书的写作。为使文本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他们还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学人本色,独辟蹊径,专注于对历史细节的钩稽爬梳,铺陈建水人在个碧石铁路修筑中的鲜活细节,于历史的雪泥鸿爪中还原历史的真相,彰显了建水人在个碧石铁路修筑中的基本面貌,并结合个碧石铁路的通车,叙述了建水走进现代社会初期的状貌以及铁路经过的名镇古村。可以说,此书的出版发行,是对个碧石铁路百年沧桑的回望,更是对建水前辈先贤的追忆和敬礼,不仅对个碧石铁路方面的研究者、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而且对“泸江烟柳”景观的开发,推动建水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过去的隐秘,更给予人们察古鉴今、稳步走向明天的活力。个碧石铁路虽于20世纪90年代停运,但它经历的艰难坎坷以及在推动建水经济社会转型方面做出的贡献,建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